> 文章列表 > “物色不随游子去”的出处是哪里

“物色不随游子去”的出处是哪里

“物色不随游子去”的出处是哪里

“物色不随游子去”出自明代申光汉的《次华使张承宪公游汉江》。

“物色不随游子去”全诗

《次华使张承宪公游汉江》

明代 申光汉

天上河源落五台,楼前澄影隔尘埃。

杨花春尽帆归远,楮岛烟消雁影来。

物色不随游子去,芳樽今为使君开。

三韩胜地皆方丈,更借仙风倾一杯。

《次华使张承宪公游汉江》申光汉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华使张承宪公游汉江》是明代申光汉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张承宪公游汉江时所见所感。

中文译文:

天上河源落五台,

楼前澄影隔尘埃。

杨花春尽帆归远,

楮岛烟消雁影来。

物色不随游子去,

芳樽今为使君开。

三韩胜地皆方丈,

更借仙风倾一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张承宪公游汉江时所见所感。诗人以河源落五台为开头,描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随后,诗人又描绘了楼前的澄影,令人感到宁静和清新。

诗人接着提到了杨花凋谢、帆远归、楮岛烟消等景象,暗示着春天已经过去,人们应该珍惜时光。虽然游子物色不随,但诗人却为使君开启了芳樽,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诗人提到了三韩胜地,借仙风倾一杯,意味着诗人与张承宪公共同品味美酒,分享着旅途中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珍惜时光的思考。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河源落五台、楮岛烟消等,都非常生动,令人感到身临其境。此外,诗人将自己与张承宪公融为一体,共同享受美酒、品味美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真挚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