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此时月钩不落水”的出处是哪里

“此时月钩不落水”的出处是哪里

“此时月钩不落水”的出处是哪里

“此时月钩不落水”出自明代虞淳熙的《横河打鱼行》。

“此时月钩不落水”全诗

《横河打鱼行》

明代 虞淳熙

霏霏晓雾古城低,竹压危桥渔艇迷。

此时月钩不落水,大鱼小鱼争出溪。

宿鹭憎人翻雪去,鹭沙尽被渔人踞。

飞罾十丈浪花浮,赤脚何妨多沮洳。

鱼惊迸散背尾驰,囊头戢戢交参差。

老人无缘救不得,飞红斫玉糜汤池。

鮹鲦泣釜沸声切,犹记芦根有残穴。

后身愿复灂前濡,洒子仍忧值江鳖。

魂归贝坻诉白龙,白龙鱼服泳寒风。

渔人捕得燔枯处,急雨打船帆影空。

《横河打鱼行》虞淳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横河打鱼行》是明代诗人虞淳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霏霏晓雾古城低,

竹压危桥渔艇迷。

此时月钩不落水,

大鱼小鱼争出溪。

宿鹭憎人翻雪去,

鹭沙尽被渔人踞。

飞罾十丈浪花浮,

赤脚何妨多沮洳。

鱼惊迸散背尾驰,

囊头戢戢交参差。

老人无缘救不得,

飞红斫玉糜汤池。

鮹鲦泣釜沸声切,

犹记芦根有残穴。

后身愿复灂前濡,

洒子仍忧值江鳖。

魂归贝坻诉白龙,

白龙鱼服泳寒风。

渔人捕得燔枯处,

急雨打船帆影空。

中文译文:

晨雾弥漫,古城低垂,

竹林压迫着危桥,渔船在迷茫中行驶。

此时月牙悬挂在水上,

大鱼和小鱼争相跃出溪水。

宿鹭厌恶人的到来,扇动翅膀飞离,

鹭鸥栖息的沙洲都被渔人占据。

飞罾高高挂起,浪花漫卷而起,

赤脚的渔民毫不在乎湿润。

鱼受到惊扰,四散逃遁,背尾飞驰,

捕鱼的篓子摇摇晃晃,交织纷乱。

老人无法拯救它们,

红色的网罗斩断了玉糜般的汤池。

螃蟹和鲥鱼在锅中哭泣,沸腾的声音刺耳,

仍然记得芦苇根部有残留的洞穴。

下一代愿意重获过去的滋润,

但仍然担忧被江鳖袭击。

灵魂回归贝坻,向白龙诉说,

白龙穿过寒风中游动着。

渔人捕到了干燥的地方,

急雨打击船帆,只剩下空洞的影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渔民打鱼的场景。晨雾笼罩着古城,竹林压迫着危桥,给整个环境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诗人在描写渔民捕鱼的过程中,通过动态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鱼儿的活跃和渔民的辛劳。

诗中提到的渔具如罾、篓子等,以及捕鱼时鱼的反抗和逃脱,都形象地表达了捕鱼过程中的紧张和变化。诗人还描述了渔民的赤脚行走和他们对渔获的关注,展现了他们对渔业的专注和热爱。

诗中还出现了宿鹭、鹭鸥等鸟类和螃蟹、鲥鱼等水生动物,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老人无法救助被捕获的鱼,红色的网罗斩断了美丽的水池,这一情节传达了对渔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他希望后代能够重获过去的滋润,但仍然忧虑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暗示了对生态平衡的担忧。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渔民的辛劳、自然界的竞争和生态环境的变迁,既表达了对渔业活动的赞美,又呈现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