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云影分明披絮帽”的出处是哪里

“云影分明披絮帽”的出处是哪里

“云影分明披絮帽”的出处是哪里

云影分明披絮帽”出自明代文林的《后三日雪晴同邦彦游西湖再叠前韵》。

“云影分明披絮帽”全诗

《后三日雪晴同邦彦游西湖再叠前韵》

明代 文林

雪后孤山共探梅,便乘清兴不须催。

林边细路和桥断,湖上疏花傍竹开。

云影分明披絮帽,蹄涔仿佛散银杯

酒宽新量诗盈卷,不负凌寒此度来。

《后三日雪晴同邦彦游西湖再叠前韵》文林 翻译、赏析和诗意

《后三日雪晴同邦彦游西湖再叠前韵》是明代文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雪后孤山共探梅,

便乘清兴不须催。

林边细路和桥断,

湖上疏花傍竹开。

云影分明披絮帽,

蹄涔仿佛散银杯。

酒宽新量诗盈卷,

不负凌寒此度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雪后的西湖景色,诗人与友人邦彦一同游览西湖,重新体验了前次游览的乐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他们在这美景中的心灵愉悦。通过描绘细节,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雪后的西湖作为背景,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恢弘。下面对各个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雪后孤山共探梅\":雪后的孤山上梅花盛开,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欣赏和品味。

\"便乘清兴不须催\":在清新的氛围中,诗人们心情愉悦,不需要催促。

\"林边细路和桥断\":细小的路和桥被林木所遮蔽,景色幽静。

\"湖上疏花傍竹开\":湖上的花朵稀疏地开放,与竹子相映成趣。

\"云影分明披絮帽\":天空中的云影清晰可见,仿佛披着棉絮的帽子。

\"蹄涔仿佛散银杯\":蹄印如同散落的银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动物的足迹。

\"酒宽新量诗盈卷\":酒杯中的酒放得宽松,新的酒量被用来丰富诗卷。

\"不负凌寒此度来\":诗人们不辜负严寒的季节,来到这里欣赏美景。

整首诗词以清新、婉约的笔调描绘了雪后西湖的美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恢弘和诗人的情感。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清新愉悦心情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和诗歌创作的热爱。